课题名称: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主持人科研情况
曾承担或参与教育科研项目情况 |
||
参与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效能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该课题已结题;参与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思维生长性的实践研究》,该课题已进行中期评估。
|
||
获奖或发表 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著作名称 |
评奖单位及发表的刊物、时间 |
《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规则》
|
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3月 |
|
《让数学融入生活环境》
|
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 2003年4月 |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则意识》 |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三等奖2014年12月 |
|
《建立有效课堂教学,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
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2006年12月 |
|
《创设多样情境,实施有效教学》 |
江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三等奖2008年12月 |
|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㈠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深度学习:最早由来自瑞典歌特堡大学的马顿和萨乔提出,他们在1976年研究大学生进行大量散文阅读任务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理信息呈现不同水平,存在浅层和深层的差异。两位学者由此提出了“深度学习”概念,指出深度学习是一个知识的迁移过程,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本课题中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去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取发展的学习过程。它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机械学习、被动学习、浅层学习、形式学习等现状而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更要求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表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表达是指运用数学化的语言、文字等阐明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意见。它是把个体思维加工得到的对事物或问题的认识,通过外显的方式传递给他人,进行沟通和分享的行为。本课题中的“数学表达”,是指学生把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并利用外部语言对思维活动进行加工、整理,理清思维过程,巩固思维结果。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用数学语言通过口头或符号、图形等表达出来时,处于混沌状态的思维活动就会逐渐明晰起来,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表达不仅是促使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思考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支撑,承载着分享观点、提升认识、发展能力的重要使命。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针对学生当下数学表达中存在的明显不足:表达不准确、不完整;缺少条理性;只说结论,不说理由;形式单一等现状,以小学数学中年段课堂教学中典型的数学问题作为研究点,营造数学课堂理性表达的良好氛围,把培养学生有思考、有道理、有深度、有创意的数学表达作为课堂教学的应有目标,进行数学表达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和培养,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深度参与、深度体验、深度思考和深度拓展,形成一些共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符号、图形等)进行记录与梳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并能在倾听中保持警觉性,做好随时改变自己想法的准备,从而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的潜力,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
|||||
㈡研究的价值与创新之处 |
|||||
理论价值: 1.心理学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始终是一个过程:从思维向言语的运动和从言语向思维的运动。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形成学说认为,智力的发展要经过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式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语言阶段。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它是在学生已拥有与语言文化相关的前知识或前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反思并与他人交流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的动态行为。 3.现代教育学理论 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只有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才能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由上述理论可知,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不可分离:思维是内隐的语言,语言是外显的思维;语言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思维可以助推学生的语言变得简洁凝练。 实践价值: 对学生而言,让学生准确、精炼、清晰、完整地通过口头或符号、图形等表述观察过程、操作过程、算理和解题思路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既会想又会说,实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不仅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到有力的保证。 对教师而言,本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学习深度学习、数学表达等相关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对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研究,使得教师更加清晰地认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感受到课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深刻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进而自觉重视对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创新之处: 1.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实现了数学教学的本体回归。本课题将“深度学习”与“数学表达”纳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视阈,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寻求可行性方案和有效策略,可以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供现实样例。 2.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从“儿童立场”的意义出发,教育就不再是一厢情愿的给予,而是为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提供时空,架设平台。课堂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会读数学,会写数学,会说数学,会画数学,帮助学生把内隐的学习过程外显为可视化的,可评价的语言、图形、符号等,使教学指导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把无序的、模糊的思维条理化、清晰化,使数学思维走向结构化、深刻化;帮助学生把个体内隐的思维外显,同伴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
|||||
㈢研究的目标、内容、重点 |
|||||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了解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表达的现状及误区,探寻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表达的新路径、新策略与新方法,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造坚实的理论支撑,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学生有主次、有顺序、有逻辑地展开数学思考,使数学表达逐步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从而促进思维完整性、条理性和敏捷性的发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深度状态。 3.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化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和数学表达的认识和理解,尝试用有思维含量的、有利于儿童创造和发展的方式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约束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提升和发展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研究内容: 1.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表达现状的调查研究 调查要点:通过问卷、师生访谈等方式,了解我校中年级学生数学表达的现状以及出现误区的原因,为本课题研究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为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成果表述:调查报告,数据分析报告。 2.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表达培养和深度学习的内涵、关系的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专家引领、资料检索等途径进一步厘清数学表达和深度学习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理论的层面上阐述数学表达和深度学习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课题研究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 成果表述:文献研究记录表。 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一: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使表达“言之有物” 准确、清晰的表达需要有内容,它的前提是能够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或一段话,这是学生表达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准备进一步细化,对学生作出相应指导,尝试采用复述、转述、补充等方式来训练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达,使学生的数学表达“言之有物”。 成果表述:论文或教学随笔。 研究要点二:如何引领学生深度体验,使表达“言之有序” 尝试引导学生把想说的话分成几个小点,使听的人印象深刻,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先……然后……最后……”来表达,或者按照“第一……第二……第三……”来表达,还可以进一步从结构上组织语言系统,让表达走向结构化。有了“序”的意识和掌握了一些表达模式,学生在表达时就能避免杂乱无章,做到有条有理,即“言之有序”。 成果表述:论文或教学随笔。 研究要点三:如何推动学生深度思考,使表达“言之有理” 课堂上,学生习惯于说“是什么”,不会主动解释“为什么”,学生的表达偏向于给出结论而缺少说理的成分。所以教学中我设想一方面在不同发言的学生的比较中找到说理的榜样,让学生体会到结论先行、说理在后的好处,另一方面,善于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说理的形式,比如,“你得出这种结论的根据是什么”“什么理由让你产生了这样的结论”等,让学生从只关注结论逐步转变为也关注原因,促使数学表达“言之有理”。 成果表述:论文或教学随笔。 研究要点四:如何助推学生深度拓展,使表达“言之有情” 在实践研究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除用语言进行数学表达外,还可以尝试选择图表、符号、数据、动作、表情等来辅助,从而让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更好地被同伴接受和理解,使数学表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做到“言之有情”。 成果表述:论文或教学随笔 研究重点: 研究内容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
|||||
㈣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培养学生数学表达为着眼点,针对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原因,明确培养数学表达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价值。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课例分析、教师学生跟踪观察等办法进行量化与质性分析,及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修订,改进教学实施办法,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分析、小结,逐步形成“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的课堂教学范式与策略。 研究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检索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大致分四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1月)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检索法。分析当前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表达的现状,并学习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和内容等。 2.初步探索阶段(2020年2月——2020年6月) 根据前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分析出当前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表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初步进行具体的课题实践,尝试探寻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3.深入探究阶段(2020年9月——2021年6月)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实践研究,并逐渐推广到整个备课组,借助备课组的力量全面探寻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4.总结提升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0月) 本阶段研究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全面总结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经验交流和反思、总结,展示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
|||||
㈤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或论文)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的现状及原因 分析》
题
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调查问卷 分析报告 |
2019.12 |
|||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 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
公开课展示 |
2020.4 |
|||
《数学表达:支持学生深度卷入学习》 《数学表达:助推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
系列论文 |
2020.9 |
|||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1.9 |
|||
㈥参与研究的人员 |
|||||
姓名 |
所任学科 |
专业技术职务 |
承担的任务 |
||
缪晔敏 |
数学 |
中小学一级 |
独立承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