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 2020-10-13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省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杨凤楼 所在单位: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执教时间:2020-10-13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弹力》教学设计 参加对象: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一节 重力与弹力(第二课弹力)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杨凤楼

设计思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从大量生活现象出发,去了解弹力分析弹力,最终达到理解弹力掌握弹力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设计是基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充分体现物理学的特点。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清晰阐述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所以本节课在研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时,充分让学生充分去探索,老师在学生探索迷茫时作适当的引导,最终师生共同探索出胡克定律。这样的设计是基于要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要体现老师的课堂主导地位,避免课堂成了老师的讲堂,学生的笔记场,物理教学沦为知识的生硬灌输。

因此,本教学设计,以实际问题为引导,以演示实验为突破,以探究教学为核心思路,促进物理学概念的建立和物理思维的建构。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重力与弹力,由于此节内容较多,所以分二节课完成,第一节课讲重力,第二节课讲弹力即为本教学设计内容。

弹力是力学的核心概念内之一,是以后正确受力分析的基础。教材先是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接触力,得出弹力是接触力。然后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用实例引出形变、弹性形变、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方向。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得出胡克定律。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方法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

学情分析

虽然第一节课通过重力的学习,已对力的三要素等知识有所理解,虽然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弹力,但对弹力的理解只局限于表面,对于本质的理解和内在联系并不清晰,逻辑思维还不够连贯,用已有知识分析实验问题的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2胡克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

1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弹力

2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法学法

教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

观察法、探究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准备

细铁丝、刻度尺、钢锯条、弹簧(两个)、海绵、橡皮泥、白纸,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小车(两辆)、橡皮筋、小球、演示胡克定律用的米尺、弹簧、钩码等等

主要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实验引入、理解形变

课前每小组分发一个小弹簧和一块橡皮泥。

在学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作适当的指导工作。核心是看两个物体的形状,在有作用力时与没有作用力时的是否相同。

在学生充分实验后,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在力的作用下,研究物体发生了什么?

问题二:在力撤消后,研究物体与力作用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操作实验,分析现象,回答问题。

操作实验1弹簧被拉长或压短,后松手

操作实验2橡皮泥受力形状变化

回答问题一:钢锯条弯了、弹簧变长或变短了、海绵变小或弯曲或扭转了、橡皮泥变扁了。

回答问题二:在力撤消后,钢锯条、弹簧、海绵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橡皮泥没有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欲望!

结论:得出形变定义;形变两种形式: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新课教学

问题我们知道弹簧可以发生弹性形变,但刚才的实验操作中,有些同学的的弹簧不能恢复原状,即发生了塑性形变。这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物体发生的形变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结论:得出弹性限度。

放大形变、突破难点

演示实验1用手压讲台,给讲台一个压力,同学们,讲台发生形变了吗?

演示实验2在桌面上放一个激光器,通过激光器将桌面的形变放大,如果桌面有形变则应该看到光点的移动。

演示实验3用手压瓶子,给瓶子一个压力,同学们,瓶子发生形变了吗?在瓶子里装上白色水并插上细管,观察红色水液面是否变动

回答:没有形变;有形变但比较小,肉眼看不出来。

观察实验,体会微量放大思想!

引发争论,启发思考。

结论: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分析类比,引出条件

问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什么用途呢?观看视频“跳水”。思考为什么运动员能跳哪么高吗?

问题:为什么跳板会给运动员向上的作用力呢?

问题:运动员与跳板分离后,不接触了,跳板还会对运动员产生力的作用吗?

演示实验4小车压弹簧后松开,小车运动;小车压橡皮泥后松开,小车不运动。为什么?

回答:因为跳板给运动员向上的作用力

回答:因为跳板发生了弹性形变,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回答:不会

回答:因为弹簧发生的是弹性形变,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而橡皮泥发生的是塑性形变,不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它接触的物体不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连续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跳板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运动员产生力的作用。

结论:得出弹力定义及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

问答之间,感受弹力

问题:事实上,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弹力,只不过以其他的名称表现出来而已。一本书放在讲台上,同学们,书受到什么力呢?

问题:支持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是不是弹力呢?

问题:桌面对书本有支持力,书本对桌面有作用力吗?

问题:压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是不是弹力呢?

问题:知道了弹力产生的条件,我们能不能通过比较简单的办法,证明非常坚硬的钻石也是发生形变的呢?

回答: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回答:支持力是由于书与桌面间的挤压,桌面发生了发生了向下的微小形变,桌面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对书本产生向上的力。此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产生的,是弹力。

回答:书本对桌面有压力。

回答:压力是由于书与桌面间的挤压,书本发生了发生了向上的微小形变,桌面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对书本产生向下的力。此压力是由于书本的形变产生的,是弹力。

回答:将钻石放在桌面就能证明。

通过师生问答,让学生了解弹力是由于哪个物体产生形变产生的,并通过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得出弹力的方向。

结论:通过上面的分析,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拉力的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作图:画出物体所受的弹力方向

在学案上作出四幅的图的弹力方向。完成后,与老师所公布答案对比,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得出弹力方向的规律。

让学生作图,一是检测学生对弹力方向的理解程度。二是通过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加深学生对弹力方向的认识。

结论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指向被支持物

问题:为什么只受一个弹力,斜面为什么没有弹力?

回答假设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

通过一道题目,让学生掌控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设法。同时,通过这题加深对弹力产生条件的理解。

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猜想:同学们猜想一下,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那么弹簧的弹力大小到底与形变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大家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寻找与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问题: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有哪些注意点?

问题:如何处理数据?

问题: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回答:与形变量有关,与弹簧本身有关。

回答:设计实验如图

操作步骤:

(1)组装器材

  • 阅读(197)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机械波的性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