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能力素养 做“能工巧匠”——《教师素养与能力》读后感
重能力素养 做“能工巧匠”
——《教师素养与能力》读后感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高嫣
工作间隙,利用休息时间读了周宏主编的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素养与能力》一书 。本书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时代背景,在深入阐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从教师的现实情境着眼,以“通识教育”为切入点,为培养新时代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出谋划策,读后感触颇多,深受启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素养与能力》一书便从政治、道德、知识、心理、业务水平等方面介绍了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是一本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经典专著。尤其是书中一系列有关能力素养的理论学说,让我看到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良好的契合点,相信如果将该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定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掩卷沉思,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外,我认为教师综合能力素养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自身,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的组织以及语文教学的效果。未来社会对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处理教材合理板书设计的能力等,而且包括迎合社会不断发展需求的特殊能力。书中谈到教师能力的构成还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具有卓越的组织能力
教师具有了多方面的组织能力,方能保证教育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并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教师的组织能力首先表现在善于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及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笼统地说就是“组织教学的能力”,这也是优秀教师的硬功夫。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而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样的组织能力是在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基础上,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并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还必须充分估计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长计划和短安排,心中有数地发挥自己的灵活性,善于规划自己的行动和考虑具体情况,节约时间完成教学计划,既不过分匆忙,又不拖延时间。
教师的组织能力也表现在善于组织良好的集体,如班集体、团、队和学习小组等,也就是“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工作包括: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正确地分配班上的职务,形成积极分子的核心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力,使学生在集体工作中养成善于合作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应当着重指出,教师深思熟虑的计划性、预见性与热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是教师组织能力的重要条件。
善于有计划地进行工作以及能够组织班集体的教师,都会受到学生的敬仰。如果教师不能在上课时把全班组织起来,如果班主任只是形式地领导全班,不指导、不整顿全班的活动,也不提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班将成为纪律松弛的乌合之众,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不良的影响。
所以,教师的教学工作或班主任工作,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师应巧用有效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机智”用的恰到好处呢?书中给我们介绍了四个策略:
1、善于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即按照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循循善诱,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择善去恶,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按照教育要求发展良好品德。如有的教师发现喜欢在墙上、桌上乱画的学生,不是采取简单的指责吓唬他们,也不是用惩罚压制他们,而是看到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火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美术小组,让他们为学校或班级出壁板和板报,请美术老师给他们以指导。这样就把学生贪玩的心理自然而然地引向浓厚的美术兴趣上去了。可见,教师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气氛中,善于把这种教育要求当成学生自己的意图提出并加以执行,善于把这种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成为学生自觉努力的目标,这就是教育艺术,这就是教育机智的表现。
2、能够随机应变
这是指教师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教学情境中,能迅速判明情况,确定行为的方向,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时地解决矛盾,有效地影响学生。
作为课堂主要负责人,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宽容大度的心态。如处理日常教学内容一样,慎重界定事件的类别和性质,辩证科学地认识这些不期而遇的课堂“插曲”,或许能有惊人的发现——某些事不仅不算坏,还有积极上进的教育意义可挖掘。若能将事件巧妙引向对课堂教学有利,对保护学生自尊心、增进师生情感有益,对表现学生闪光点、激发其学习热情有功的方面、就可实现偶发事件与教育教学相互补益的完美功效,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事后的教育工作,不能给学生留下阴影。
3、注意“对症下药”
“对症下药”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个学生平时好打闹,纪律性差,被称为“害群之马”。但这个学生体育运动好,有时放了学,还在操场练体操。这个长处被班主任发现了。恰好这时要举办全校体操比赛,班主任便指定该生担任班里的“体操教练”,并要求全班同学听从“教练”指挥,夺取比赛好成绩。这个学生心理乐滋滋的,每天一丝不苟地带领大家练体操,这个班果然取得全校第一。班主任立即抓住有利“战机”,趁热打铁启发这个学生:“你在体育活动中做出了好榜样,你在纪律、学习上也有一有获得好成绩,全班同学都期待着你。”这个学生果然信心百倍,很快改正了缺点,进步很大。
4、把握教育分寸
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做到分析中肯,判断恰当,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说话有份量,使学生口服心服。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能估计情势,考虑学生年龄、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生性格、脾气等,并选择恰如其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分赞扬,会使他们骄傲自满;过度的批评,会使他们自卑失望;过分爱抚,会消磨他们的意志;过分严厉,会养成他们性格上的盲从或固执;过分迁就,会形成他们的松懈和放任;过分苛求,会因吹毛求疵而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过高要求,会使他们望而生畏;过低要求,会使他们失去教育意义……
三、教师要拥有了解学生的能力
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前提,一个对学生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的方方面面都要有准确透彻的了解,不但能从宏观上掌握学生群体的发展特点,而且也能从微观上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力求做到细致而深入,迅速而准确,全面而客观。
由于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仅仅了解学生的整体特征和水平还远远不够,还要了解的个体特征。
1、了解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内心需求,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医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品德修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行为倾向,引导他们分清是非,言行一致,善恶分明。
3、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这样,有利于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人而宜,促进学生快速发展。
4、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因人而教。
四、教师要有较好的自我控制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人的一个重要品质,也是教师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赞可夫曾说:“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人的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自控。” 教师具有自控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激动,这既是教师职业修养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也是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教师的自控能力是维持教育技巧的杠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自控能力稍有失调,那就有导致教育失误的可能。
那么怎样来训练自己的自控能力呢?不妨从下面三点来谈一谈:
1、要时刻铭记是一个教师,是为人的师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来影响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在无形中熏陶和感染学生。教师一时情绪失控,说出的过激的话语,做出的过激的动作,对学生可能产生极坏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能把消极情绪带到教育情境之中,强调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对促进教师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要加强爱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是不能搞好教育工作的。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对象,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要对学生产生偏爱或偏见。对学生的爱也表明了一个教师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就是一个反复教育的过程。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不倦的教诲,没有诲人不倦的耐心和毅力,就有可能导致你对学生重复犯错误而情绪失控、言行过激。
3、要严于律已,多想教师的教育责任。不要让学生的情绪支配了教师的情感,今天我们肩负的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这样一个重任。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本世纪能否蒸蒸日上,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否繁荣昌盛,欣欣向荣,这都依赖我们教师培养人的质量。由此看来我们教师的责任不可谓不大,担子不可谓不重。因此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或许你一时失控导致我们社会主义少了一个建设者,而使我们社会上多了一个危险分子。因此严于律已多想教师的教育责任这一点对于我们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更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教育科研及自我进修能力等,也是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完美结合将会使语文教师更为出色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这是一个新时代对新型语文教师的呼唤,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不断追求的。让我们进一步注重自身能力素养的提高完善,做一名教学上的“能工巧匠”吧!